今年的暑期档确实太冷了,冷到让人感觉不像是全年三大档期之一。
半程总票房创下近十年(除2020年疫情特殊年份外)同期新低,甚至低于受口罩影响的2021年与2022年。
领跑暑期档的《侏罗纪世界:重生》目前票房也仅突破5亿关口,还是春节档以来第一部破5亿的影片。
剩下的片子无一例外,别说5亿保卫战,破亿保卫战都打得很艰难,若没有《哪吒2》撑着门面,这块遮羞布恐怕早就被扯下来了。
就这,还有人说《哪吒2》虹吸效应吸干了大盘。
现在哪吒走了,把暑期档这么大一块蛋糕留给你们了,可你们愣是切不下来一块,是不喜欢吃吗?还不是因为啃不动。
观众不是走了,观众一直都在,经济大萧条反而是电影行业繁盛的时期,可现在却相反,是你们让观众不爱看电影了。
观众为什么不爱看电影了?其实原因并不难猜。
一是电影的公信力崩了,这点很致命,好莱坞在国内渐渐不受宠,他们自己也不争气,总是炮制许多烂片。
再加上国际局势的瞬息万变,民族情绪达到了一个高点,国产片本应该抓住这波机会乘势而上,怎料祭出一部部烂片。
最关键的是拍了烂片不承认,反倒怪这怪那。
怪观众不懂审美,怪观众不走进影院支持,怪短视频抢了他们的观众,怪短剧把观众养的没耐心了,总之就不是他们的原因,不知道何为反思,批评与自我批评从不单行。
最典型的还得是陆川,至今仍觉得自己的烂片没问题,是观众的问题,圈子里像他这样的人不胜枚举,有他们这种固步自封的人在,电影有何信誉可言,电影又何谈进步。
二是没有大片带,凡是大档期一定要有领军人。
去年有《抓娃娃》,《异形:夺命舰》,前年有《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封神1》等,22年有《独行月球》《侏罗纪世界3》。
反观今年,7月份已经快结束了,可以确定无一大片,破5亿有且仅有一部,8月份的《731》《浪浪山的小妖怪》《东极岛》,倒是有大爆的潜质。
可目前这情势,《731》不好借势,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没什么动静,《浪浪山》不是什么10亿级别,《东极岛》有可能,但白皮贵,管虎口碑等问题都会影响其票房。
三是电影已经不是大部分人想娱乐时的选择了。
经济下行,大家手里没有多少闲钱,虽然看电影是社交活动中相对较低的花费,但大家显然不愿意花一些没必要支出的钱。
大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跑步、爬山、徒步等开销比较少的地方,减少了很多娱乐活动,精神世界的满足不再依靠单一的电影。
四是宏大叙事、男女叙事、社会叙事都不管用了。
整天不是高喊民族主义,就是男女对立,亦或是社会议题,谁必须为谁发声,谁又莫名其妙的迫害了谁,谁又因什么羞耻了。
看似变了,其实就是从一个骂仗变成了另一个骂仗,时间一久自然就厌烦了,所以大家貌似更偏爱爽片,但爽片难得。
五是霸占内娱影视资源的“抱团权贵”们让电影圈的路越走越窄。
文化产业的人才更替并不是越老越好,越老反而更易形成门阀制,让阶级跨越的道路被堵塞。
电影圈就是如此,残留的尽是些封建东西,郭帆、饺子等人打破了一些规则,观众就看到了一些好片,可见,不破不立。
综上,观众被背刺后清醒了。
原来我们一直认为电影艺术,敢情在人家眼里是商品,而我们是工具,还在用以前那套骗人,没人会再上当。
配资买卖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