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美术报 记者 施涵予 通讯员 刘净植 王璐
今年是中国油画学会成立三十周年。9月19日,由中国油画学会、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上海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巍巍者华——中国油画学会30年纪念大会暨艺术展”及系列学术活动在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盛大开幕。
这是近年来国内规模最大的油画专题展,不仅是对中国油画三十载创作成就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中国油画史上规模空前、学术丰厚的艺术盛宴,亦是一场关于文化自信的豪迈宣言:中国油画正以澎湃的创造力、隽永的民族意蕴和昂扬的时代风貌,向世界讲述中华文明现代发展的生动图景。
来自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的嘉宾,全国各地的油画家代表、高等艺术院校、画院及研究机构代表、社会各界人士与各大新闻媒体共400余人参加了展览开幕式,大家共同回溯中国油画学会30年发展的不平凡历程,缅怀先驱前辈,共探中国油画事业的未来发展。
展开剩余93%名家云集,纪念30年非凡历程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会长许江,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杨晓阳,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代表靳尚谊、闫平、封治国先后致辞。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冯远特向纪念大会发来贺信,高度评价中国油画学会成立30年来对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教育部原副部长翁铁慧、老艺术家靳尚谊、全山石等共同为开幕式剪彩。展览开幕式由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主持。
纪念大会暨展览开幕现场
嘉宾合影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油画发展最重要的学术团体之一,经过30年不懈的努力,学会以前瞻性的学术定位和富有创造性的远见卓识,有力促进了中国油画创作的繁荣与发展,成为团结广大中国油画家一面旗帜。30年来,中国油画学会以“真诚心态、关注现实、民族精神、多样探索”为宗旨,先后举办了百余次综合性、专题性、研究性的展览及学术研讨活动。
观展现场
中国油画学会会长许江指出, 中国油画学会的30年,是高扬中国精神、讴歌人民形象的30年;是聚焦文明互鉴、淬磨时代创新的30年;是深研油画语言、铸炼画人风骨的30年;是广育创造英才、凝聚学界队伍的30年。许江强调:“30年来,以学会为代表的中国油画,登桥远望,从表现的强度、生活的深度、语言的锐度向东西方的经典溯源汲水,与伟大同行,展现了华夏民族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生成的宏大力量和时代成果。”
观展现场
规模空前,呈现30年中国油画发展
本次展览分为“史诗高华”“人民纪神”“山河揽胜”“草木寄心”四大板块,用12个展厅的篇幅,共展出370位中国油画家的800余件作品。
展览不仅汇集了当代中国油画创作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们,也呈现了近年脱颖而出的部分优秀青年油画家,集中呈现了30年来不同时期的油画家经典作品,全面展现了中国油画的整体创作实力。观众可通过这些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感受中国油画在语言探索、风格演进与精神表达上的丰富层次与时代风貌。
观展现场
在这里可以看到当代油画的民族化探索。
学会首任会长詹建俊的《听涛——红霞》将传统山水的写意精神融入油画语言,既保留了油画材质的质感,又暗合中国山水画“皴擦”技法的韵律,表达对人类精神境界的永恒追问。
詹建俊 听涛——红霞 180×300cm 布面油画 2013年
靳尚谊的《黄宾虹》融合西方古典油画的厚重与中国传统笔墨的意境,突出人物深邃神态与淡泊气质,传达出东方文化精神的内在韵律。
靳尚谊 晚年黄宾虹 115×99cm 布面油画 1996年
尚扬《董其昌计划45号》以抽象化的山水符号解构传统,通过拼贴、覆盖与撕裂的肌理,营造出混沌而断裂的视觉体验,深刻折射出全球化语境下文化身份的焦虑与传承困境,凸显了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时代特征。
尚扬 董其昌计划-45 360×29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6-2022年
闫平在作品《初春四月》中大胆运用了明亮而丰富的色彩,打破了传统的透视法则,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体现了她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学习与借鉴的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闫平 初春的四月 160×200cm 2023年
在这里可以看到中国人民的生动写照。
钟涵的《望中犹记 晚潮明处》,以苍劲雄浑的笔力和鲜艳浓重的色彩向观众描绘出一幅黄河船工们雄浑壮阔的生命颂歌。
钟涵 望中犹记 晚潮明处 170×340cm 2010-2020年
全山石的《中华儿女——八女投江》以凝重苍然的色彩,描绘八位坚定不屈的女战士,表现了中华儿女视死如归、宁死不屈、坚强无畏的气概。
全山石 中华儿女——八女投江 200×300cm 布面油画 2003年宁波美术馆藏
罗中立的《故乡组画-接力》通过鲜丽的色彩、夸张的造型、粗犷的笔触以及中国书法的用笔方式,抒发了艺术家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民群体的深切关怀。
罗中立 故乡组画-接力 200×180cm 布面油画 2000至今年
张祖英 铁匠阿米尔 128×102cm 布面油画 2006年
何红舟 桥上的风景 235×195cm 2014年
展览尤其强调艺术家语言探索的研究力度,以此揭示中国油画在坚定文化自信下的自足与自觉发展道路。此外,展览特别设置文献区,展出学会发展历程中的珍贵照片等历史资料,见证中国油画学术历程,其中许多文献档案为首度公开。
“此次展览体现了三个信念。”许江告诉记者,“第一,这些作品有着对人民、对生活的浓浓敬仰,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生动的人民形象;第二,油画源于西方,但在中国已经扎下根来,一代人已经很熟练地将油画语言和中国传统精神相结合,作品中包含着对中国文化精神的融合和理解;第三,从写实到写意,从油脂的厚塑到大笔的挥洒,从人物的风神到草木的深情,从情感的迸发到时代的诘问,全方面展示了我们中国美术多元发展的风貌。”
许江 关于远山的迷宫·瀑 布面油画 230×160cm 2025年
许江 关于远山的迷宫·崖 布面油画 230×160cm 2025年
跨界融合,丰富美育活动传承薪火
围绕展览,上海美术馆精心策划美育活动,以多元形式深度解读中国油画的艺术高度与时代精神。通过系列学术对谈、名家讲座及沉浸式工作坊,打破艺术壁垒,推动油画与科技、文学、音乐等领域的跨界融合。活动汇聚油画名家、理论学者、文学与音乐领域大咖,构建“艺术+人文”知识体系,促进代际艺术对话与油画精神传承。
观展现场
开幕当天下午,“中国油画学会30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美术馆举行。研讨会聚焦中国油画30年发展的学术脉络,分“人民的信仰和人民的形象”“山水草木的境域和精神之像” 两个主题专场,参展画家及国内知名艺术理论家围绕上述议题,就中国油画30年的学术演进与文化思想特征、中国油画学会30年在当代美术发展中的学术方位与价值,当代中国油画的语言、精神与品格及“数智时代”中国油画创作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观展现场
30年来,中国油画学会鲜明地提出了“自觉构建油画中国学派”的学术主张,始终围绕“重建本土艺术的深度精神”“高树绘画语言的研究精神”“呼唤艺术的诗性精神”三重使命,以历史梳理与青年英才两个向度,让中西互鉴大格局中的中国油画始终凝眸中国精神,讴歌人民形象,并以此树立起油画艺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浩然之气与学术信念。以此次展览为契机,中国油画学会将继续引领广大油画家不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体现中国精神的优秀艺术作品。
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月4日。
观展现场
发布于:浙江省配资买卖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