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目送刘邦离去,豪气干云。 殊不知,鸿门宴上那杯酒,差点就成了刘邦的断头酒。
司马迁在《史记》中轻描淡写,却掩盖不住范增如芒在背的预判:刘邦,绝非池中之物! 这预判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范增从三个“不对劲”的地方,嗅出了刘邦那惊天的野心。
第一个“不对劲”:是刘邦“不爱财色”的反常操作。 你信吗?兵临咸阳,刘邦竟然对金银珠宝、美女佳丽,统统免疫!
这可是咸阳啊,秦朝几代帝王搜刮来的天下财富,都堆积在这里。 项羽来了,第一件事就是烧杀抢掠,恨不得把整个咸阳都搬回楚国。
可刘邦倒好,秋毫无犯,还来了个“约法三章”,简直是活菩萨下凡。 这正常吗?放在今天,就好比你中了500万彩票,却跟彩票中心说:“这钱我不要,捐给希望工程吧!”谁信啊?范增可不信。
他心里门儿清:刘邦不是不想,是更想要! 他要的是人心,是未来逐鹿天下的资本。
第二个“不对劲”:是曹无伤“恰到好处”的告密。 鸿门宴前,刘邦的部下曹无伤,偷偷摸摸跑去跟项羽说:“刘邦要当关中王,把宝贝都占了,还让秦王子婴当宰相!” 这话,句句都戳中了项羽的痛点。
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会觉得这里头有猫腻。 曹无伤是谁?不过是个小小的左司马,能知道这么多核心机密?就算知道,凭什么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跑去跟项羽告密?说白了,这很可能就是刘邦放出的烟雾弹,故意激怒项羽,让他放松警惕。
范增一眼就看穿了刘邦的伎俩,可惜项羽这个愣头青,根本不往心里去,还觉得刘邦是条可怜虫,对自己构不成威胁。 第三个“不对劲”:是刘邦“主动撤退”的假动作。
鸿门宴后,刘邦灰溜溜地跑回霸上,把咸阳拱手让给了项羽。 这看似是服软,实则是以退为进。
霸上是啥地方?那是咸阳的咽喉要道,进可攻,退可守。 刘邦看似放弃了权力中心,实际上却扼住了战略要地。
更重要的是,他在关中已经赢得了民心。 项羽一进咸阳,烧杀抢掠,搞得天怒人怨。
两相对比,谁是真龙天子,百姓心里自然有数。 后来,刘邦又听从张良的建议,烧毁了栈道,摆出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姿态。
这在范增看来,更是欲盖弥彰。 烧几根木头,就能挡住刘邦的野心?简直是痴人说梦!
刘邦烧栈道,不过是迷惑项羽的障眼法,为自己争取喘息之机。 果然,没过多久,刘邦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杀回了关中,给了项羽一个措手不及。
范增的悲剧在于:他明明看穿了刘邦的野心,却无法阻止项羽的自掘坟墓。 鸿门宴上,他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却妇人之仁,放虎归山。
后来,他又多次劝谏项羽,但项羽根本听不进去,还中了陈平的反间计,夺了他的兵权。 范增心灰意冷,最终疽发背而死。
这不是简单的病死,而是一个智者对昏庸时代的绝望。 他看清了未来,却无力改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项羽一步步走向灭亡。
范增的智慧,对我们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表演”层出不穷。
我们不能只看表面,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反常之处发现真相,才能避免被表面的繁荣所迷惑。 就像职场中,那些天天喊着“我不行”、“我做不好”的同事,说不定背地里憋着一股劲,准备给你来个釜底抽薪。
所以,别轻易相信任何人,多留个心眼,才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立于不败之地。 话说回来,如果当初项羽听了范增的话,杀了刘邦,历史会不会改写呢? 你觉得刘邦最终能够成功,靠的是实力还是运气?
配资买卖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