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一个沉迷军事时政、痴迷地缘博弈、用显微镜看战场的军情分析员。
李在明(资料图)
话不多说,直切要害:韩国国会通过《内乱特检法》和《金建希特检法》,李在明对华发出邀请,中方的话韩国听进去了
据环球时报消息,2025年6月10日,韩国总统李在明主持召开国务会议,正式通过《内乱特检法》和《金建希特检法》,启动对前总统尹锡悦及其夫人的全面调查。同日上午,李在明与中国国家领导人通话30分钟,双方就中韩关系深入交流,李在明更邀请中国国家领导人出席11月在韩国举行的APEC峰会。
尹锡悦的结局:法治的必然
尹锡悦的结局已非悬念。《内乱特检法》直指其2024年12月3日发动紧急戒严的内乱嫌疑,涵盖11项罪行;《金建希特检法》则聚焦其夫人操纵股价、收受名牌包等16项指控。这两项法案历经曲折——从2023年12月首次提出到2025年6月5日国会闯关成功,期间三次被尹锡悦或代总统崔相穆否决(央视新闻)。批判地说,尹锡悦政府留下的是一地鸡毛:紧急戒严撕裂社会,对华关系跌入冰点,其夫妇贪腐嫌疑更让国家蒙羞。李在明的清算绝非政治报复,而是对法治的坚守。正如他胜选前所言:"必须确保尹锡悦永不出狱,以警示政变者。"韩媒预测,弹劾案将加速推进,尹锡悦的牢狱之灾几成定局。这不仅是对个人的审判,更是对韩国民主底线的捍卫——若容忍权贵逍遥法外,国家将沦为腐败的温床。
展开剩余60%尹锡悦(资料图)
对华转向:从对抗到“搬不走的近邻”
中韩关系的修复,成为李在明"实用外交"的核心一环。6月10日通话中,中国领导人强调中韩是"搬不走的近邻",建交33年应坚守初心,加强战略互信、维护产业链稳定。李在明积极响应,称中国是"重要伙伴",并邀请中国领导人借APEC深化合作。韩方态度转变绝非偶然——通话时长30分钟远超美日(仅20-25分钟),凸显对华重视。这与尹锡悦时期形成鲜明对比:彼时韩国在中美间"走钢丝",挑衅台海、南海问题,导致双边关系跌至冰点。辽宁大学专家吕超分析,李在明政府正努力"触底反弹",中方的话已被听进去:韩国若继续依附美国对抗中国,只会自毁经济前程。如今免签政策带动中国游客激增,免税、旅游行业回暖,证明合作才是硬道理。
李在明的政策转向,根植于其务实根基。2025年6月4日,他以高票当选总统,终结尹锡悦乱局。专家王生指出,这位"草根"领袖胜在亲民风格与民生承诺:加税财阀、发放补贴,赢得年轻选民支持。当前韩国经济深陷泥潭——第一季度GDP负增长,OECD预测全年增长率仅1.0%。李在明就职首日便启动"紧急经济工作组",将"增长"定为国政优先。在此背景下,"实用外交"不是空谈:强化对华合作能缓解贸易压力,中国作为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超3000亿美元),韩国美容、半导体等行业仰赖中国市场。
中方立场在韩国政策中日益凸显。中国领导人强调"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直指尹锡悦时期的错误:韩方曾配合美国打压中国,损害自身利益。李在明响应"夯实民意基础",承诺改善两国人民感情。历史证明,中韩友好非但不会削弱韩国主权,反能带来繁荣——建交33年来,双方在科技、文化领域相互成就,中国稳居韩国最大出口市场。吉林大学教授王生分析,李在明或"强化与中国合作",因韩国资源有限,孤军奋战只会加剧危机。中方免签政策已释放善意,若韩方继续在台海等问题上谨言慎行,避免沦为美国棋子,便能共享亚太发展红利。
历史的钟声:选择正义还是沉沦
清算的钟声已响,尹锡悦的时代落幕,留下的不是仇恨,而是警示。韩国站在十字路口:若延续撕裂与依附,只会沉沦;若倾听中方智慧,便能涅槃重生。李在明的邀请不是终点,而是新篇的起点——唯有放下偏见,中韩才能共绘亚太繁荣蓝图。当正义的审判降临,当合作的桥梁架起,世界将看到:一个尊重法治、睦邻共赢的韩国,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发布于:江苏省配资买卖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